• 徐永光:行业成长和机构做大同等重要! 2020-06-24 17:53:05



   导读: 


6月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湖北峰会在线上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第一场城市峰会,也是在2017年武汉峰会之后,基金会论坛再次来到湖北。峰会以“共同应对中变革公益生态”为主题,吸引湖北省及全国各地关心公益事业发展的上百家机构、数千人参会。


本文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湖北峰会上的特别发言。


▲本文经嘉宾确认后发布,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徐永光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发起人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湖北峰会,这个会议我已经等了很长时间。刚才李劲讲他看不清楚湖北公益发展的状态,以及湖北民间公益力量到底如何,我也很赞同,确实是看不清楚。去年我去湖北看一些老朋友 ,说湖北公益不像聪明的湖北人那么发达。今年的疫情对于湖北来说是一次挑战,怎么应对很值得我们研究,但是我今天讲的不仅限于疫情,也不仅限于湖北,而是我们的公益生态究竟应该怎么办? 



讲两件事说明我们是边缘化的

我们要直面这个事实


首先是一个小事,去年我参加阿里云栖大会,主办方让我讲科学公益和互联网公益,前期要我注册,结果我发现没有“公益”这一行,各行各业都有,就是没有公益、没有基金会、没有社会组织,什么对应的都没有,最后只好选“其他”;再选身份,在所有的职务当中什么长都有,会计都有,就是没有理事长,最后我也只好选了“其他”。到了阿里这个大会上,我说我今天来开这个会特别尴尬,在公益圈里面混了30年,混到今天只混了个“其他”来,什么也不是。


还有一个大事,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到各行各业抗疫所做的贡献,提到志愿者,但是没有提社会组织,没有提公益组织。这么大的事,没有公益部门什么事,但是有志愿者。在湖北抗疫斗争当中,湖北有大批草根的、非组织化的、自发的、原生态的志愿者非常活跃。他们很不简单,在这种状态下面,他们能够参与志愿服务,包括在社区做一些事情,包括解决医务人员的交通问题等等,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就是宁可冒着自己被感染的风险去帮助别人,说明湖北公益这种原生态的公益热情、资源和能量是很强的,尤其是热心公益的人绝对没问题。当然,在公益组织、公益生态方面还暴露出很多问题,需要去检讨反思。这不仅仅是湖北的问题,我们公益生态存在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



我特别赞赏今天会议的主题,“共同应对”是对于疫情以后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应对”本来就是一种积极的作为,加上一个“共同”,就是找到了关键词,不是一家应对,而是各类型的社会组织共同来应对。后面是“变革公益生态”,非常精准。前面包括理论界的康晓光、魏晨,还有实务界、基金会在一线参与抗疫的,都讲得非常好。


下面 ,我比较感性地表达一些观点。


很多年前,我跟杨澜一起开会,她提出一个概念,她说公益生态好比热带雨林,热带雨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参天大树,有小草,有灌木,还有其他各种生物。如果只有参天大树,没有别的,这个生态一定是不健康的,一定是会出问题的。即便有大树,也是沙漠里的胡杨林。所以,生态是一个和谐、相互依存可持续的生命系统。


在中国,公益生态系统显然是非常的畸形,大的机构非常大,资源集聚,小的机构没有资源,连活命都很难。这次疫情当中,湖北省慈善总会接受的捐款,从已经公布的数字来看有61亿人民币,这么大的一笔钱怎么用呢?我看到有一笔钱分配给一些基层公益机构、社区机构做心理辅导等等。绝大部分都上交给财政了。在这种状态下,您拿再多的钱给民间草根公益,你也给不出去啊。捐款主要由政府统一来安排,对此,我没有任何批评的意思,只是说现在的公益生态是不健康、不正常的,大机构拿这么多的钱,小机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问题和需求看,共同应对,变革公益生态。


下面我要讲三个观点。


第一,

机构做大和行业成长同等重要


中国少数公益机构做得很大,光自己就行了吗?南都成立10周年的一个口号叫做“相伴十年,共同成长”,南都基金会的使命是“支持民间公益”,从成立开始就和这个行业一同成长。这个行业不行,你在这里混什么劲,我混了30年,还混出个“其他”来。行业如此,你的机构再大,你在社会上还是得不到尊重的。一些年轻人有投身公益的热情,他们有情怀、也有能力,但第一个障碍就是父母。父母会说“你怎么不找一个正经的工作”。


所以,只有公益行业整体繁荣起来,你这个大公益机构才有真正的价值,否则你也很可怜。变革公益生态,需要大公益机构有担当,有行业发展格局。其实大小机构各有优势,募捐多的不一定是花钱最有效的,恰恰是那些扎根社区的草根公益慈善组织,它们最了解社区的需求,对接起来就是各展自己的才干,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 图片源于网络


我举一个美国大基金会的例子。美国疫情高峰还没过去,福特基金会对美国慈善行业特别是草根NGO生存状况做了一个研究,得出了两个比较惊悚的结论:第一,美国的NGO慈善领域遭遇了一百年来最大的冲击;第二,75%的慈善机构主要是服务社区的NGO,现金流只能维持6个月。


所以,福特基金会采取了一个非常创新的特别行动,他们本来每年的资助额在5.5亿美元,这个时候如果维持原来的规模不行,需要在未来两年每年拨款额度增加到10亿美元,来支持社区慈善机构的运行。那增发的10个亿怎么来呢?他们决定通过发行社会债券来募集资金,通过两家银行来发。福特基金会的信用评级很高,他们有120亿美元本金,投资回报也非常好,所以30年期债券就顺利发出来了。美国已经有三家大基金会通过发债券来给NGO输血应急。


希望中国的大基金会、慈善会也思考对NGO应急输血的道理。国内还没有完全复工复产,NGO项目也停顿了,捐款本来就很少,如果说它们拿不到项目资金,可能就要散伙、倒闭了。我原来讲NGO不会破产,现在可能会有破产了。所以给它们输一些血,特别是维持人工经费,机构不死掉,投入的边际效用是最高的。在这个特殊时候不一定非要强调项目如何,把人留住更重要。希望大家做一些深入研究讨论。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这个行业要共同来面对,一个机构自己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



第二,

守住底线比机构做大更加重要


什么底线?信任底线。去年以来行业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出现了一些违背公认伦理的事件,伤害了公众信任,不仅对一家机构,是对整个公益行业的信任。有人说得好,对于公益行业来讲,一荣不能俱荣,一损必定俱损。中国民众现在把公益看成是信任的最后一片绿洲了,如果做公益也不讲道德,不去构建社会的信任,反而进一步给我们的社会信任雪上加霜,这样的公益组织我觉得就没有存在的合法性了。任何一个公益组织一定要给我们中国公益的信任添砖加瓦,不要再雪上加霜了。


我一直讲规模化,问题是你机构或项目做大的过程中,如果把信任丧失了,那是添乱我今天还讲规模化,是信任第一,规模第二;没有信任,宁可不要规模,因为规模越大,伤害越大,麻烦越多。这是我的第二个观点。



第三,

怎样打造公益供应链生态圈


这是我在去年基金会论坛组织的武夷山思想峰会上讲的。今天上午,魏晨也讲到公益供应链生态圈,我非常赞同。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异曲同工。讲供应链比较直白,公益链生态圈是非常大的系统,最直观直接的就是供应链上下游资源配置,这个环节对于中国来讲是最短缺的,甚至是断裂的,有硬伤。


下面是老话了,有些朋友听过,有些朋友没有听过,我还是要再讲。美国基金会每年为慈善行业提供捐款占整个行业收入的13%,美国公益行业每年捐款3000多亿美元,有13%是基金会给的,它们的基金会是给公益行业提供资源的机构,是公益行业的投资人。中国的基金会是一个吸金行业,它把资金都吸过去了,你吸的越多,草根社区组织就越少,你把资金吸走了,结果没有用于支持基层一线的公益机构,这没有道理。当然,中国一些基金会认为草根组织太弱,与其给他们钱,还不如自己做事。结果草根组织越缺钱就越弱,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有一个数据,2014年美国基金会是80726家,95%以上的基金会都是撒钱;中国99%的基金会是自己吸金自己花钱,或者自己掏腰包自己花钱,资助型基金会不到1%。我的意思不是说运作型基金会不好,而是说我们公益行业太原始 ,公益生态系统还没有构建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民政部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要求在民政部登记的基金会应当以资助慈善组织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为主要业务范围,中国字头的基金会应该去资助其他的慈善组织。这对于公益生态系统的良性构建是非常有利的。


* 图片源于网络


公益生态圈,指公益活动和公益事业发展中的各利益相关者,互为依存,相互支持,互利合作、实现公益资源有效配置和行业可持续发现展的价值平台。


公益供应链包含上下游,从公益运行的供应之源到终端受益者的价值链。有公益资源的供应,公益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提供,终端受益,就是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对公益产品服务的需求。


公益供应链生态圈包括公益组织、从业者、志愿者与社区、社会公众,企业的连接互动 ,也包括行业内部的分工合作,特别重要的是政社关系:政府对公益组织的身份认定,资源供应,采购公共服务,进行有效监管等,公益与政府是合作关系,也通过发现和寻求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影响的政府决策,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议题的讨论是从公益开始的。还有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这里面包括会计、财务、法律、人力资源、IT、传播等大量中介服务,可以外包,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还有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公益学术研究,等等。我们现在的公益生态圈整个是断裂的、非常原始的,没有形成系统。



最后,希望我们大家重视公益生态链的平台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基金会论坛现在走过了12个年头,是一个协同合作推动行业提升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是一个发展比较健康的平台。今天听到好多机构介绍,也有平台的概念,提出要招募多少机构,来帮助湖北多少公益机构,这是非常好的。


还有行业共建的好公益平台,就是公益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探索。现在好公益平台有60多个好公益产品,包括由湖北监利县警官万飞创办的反家暴公益产品“万家无暴”,也进入了好公益平台,加入平台后已经在全国15个地区落地。好公益平台有17家大公益机构联合共建,还有一批战略合作伙伴,38家地方枢纽机构,很多有政府背景的平台作为枢纽,和地方公益机构对接,还有专业服务的指定供应商,最近又增加了研究合作伙伴,现在是由7个部分组成。好公益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希望探索出一个好的中国公益发展生态系统。


最后,我给基金会论坛提一个建议。实际上,慈善会就是基金会,各地的慈善总会接受民政部门的评估,评估以后给它发的牌子,不是几A级慈善会,而是几A级基金会。希望以后我们基金会行业的一些活动,基金会论坛要多请一些慈善会的领导,请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大基金会的领导者参加,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应对。



END


文章来源: CFF2008